bst2222全球最奢华|首页

加入收藏 |
首页 > 研究探索 > 正文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立德树人”主题获奖成果分析

作者:刘宝民,褚凤,段红 时间:2023-10-23 点击数: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立德树人”主题获奖成果分析

 

职业院校立德树人领域教学成果的时代特征与政策建议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立德树人”主题获奖成果分析

刘宝民,褚凤,段红

 

 

摘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2022年职业教育立德树人领域国家级教学成果凸显聚焦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聚焦关键课程和课程思政、聚焦育人体系和模式、聚焦文化传承的时代特征。在充分体现立德树人工作所取得进展和成绩的同时,呈现出成果归属地、完成人、主题内容分布不均衡等现象。实践中,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成果奖的培育,应进一步聚焦立德树人的核心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获奖成果优质均衡、深化发展基础,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公布的职业教育类立德树人领域教学成果共计49项。分析2022年职业教育立德树人领域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分布特征、特色亮点,并提出培育建议,对于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政策设计、基础培育、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领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分布特征

(一)成果完成归属地分布及特征分析

1.成果归属地分布

统计分析成果第一完成单位所属省份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成果获奖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上海、浙江、江苏、河北、北京、福建8个省(市),各省平均获奖数为 2.5项,居于榜首。中部地区获奖最多的省份是湖南,西部地区主要集中在重庆、四川、陕西、广西、西藏5个省(区、市)。各省(区、市)获奖数量分布也很不均衡,其中,山东省获奖总数为11项,超过中部地区获奖总数,此外,还有11个省(区、市)没有获奖。

统计分析成果完成单位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此类别成果奖第一完成单位为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其获奖数量分别为 35项、11项和3项,其中,高职院校占比71.43%,中职学校占比22.45%。可以看出,中职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整体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的短板。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占比 6.12%,虽占比不多,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与其他机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倾向。

对成果合作完成单位进行统计,可以看出,独立完成的成果有11项,占比22.45%;两个单位合作完成的有11项,占比22.45%;三个及以上单位合作完成的成果最多,有27项,占比55.1%。其中,由山东教育厅推荐的“系统建设、协同增效、合作发展:高职医学院五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实践”,其合作单位有6个,成为49项成果奖完成单位最多的成果。

统计分析成果完成单位合作形式,可以看出,在合作完成的成果中,合作形式主要包括“校+校”“校+企”“校+研究机构”“校+研究机构+企”四种形式。其中,学校与企业合作形式居多,学校与研究机构合作形式次之。另外,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研究机构、企业合作也占了一定比例。

这些数据表明,合作完成的成果数量总体上比独立完成的多,企业、研究机构等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特征越来越凸显。

2.成果归属地分布特征分析

立德树人领域成果获奖的区域性差异不仅普遍存在,而且获奖级别不高,一等奖仅有3项。一方面说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另一方面也表明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视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如何通过政策引领加强地区之间、省份之间的平衡,尤其是采取特殊倾斜政策,加大对获奖偏少甚至没有获奖省份的支持已不容忽视。

(二)成果完成人分布及特征分析

1.成果完成人身份分布

统计分析获奖成果第一完成人身份分布,结果表明,成果完成第一人是非一线教师的获奖总数为47项,占比95.92%;其中,校领导获奖总数为27项,占比 55.1%;二级学院(系部)领导和行政中层干部获奖总数为20项,占比40.82%;一线教师获奖总数为2项,占比为4.08%。可见,一线教师获奖比例远远低于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的获奖比例。

统计分析成果完成人数量,可以看出,49项获奖成果由697人完成,每项成果平均完成人数约为14人。其中完成人为14人的最多,共计9项,占比18.37%;成果完成人为10人以下的有2项,占比4.08%。成果完成人数最多的有29人,最少的是6人。

2.成果完成人分布特征分析

成果第一完成人的职务影响成果产出。相对一线教师,各级领导在推进教学改革的力度、扩大成果覆盖面、调动社会资源,以及推广影响力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

(三)成果主题内容分布及特征分析

1.成果主题内容分布

统计分析成果类型分布,可以看出,49项成果主题分为内涵发展篇和服务社会篇,其中,前者共42项,后者共7项。从具体分类看,内涵发展篇又分为思想政治教育、职普融通、体系建设三大类,获奖总数分别为37项、2项和1项,另有2项暂未归类。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类获奖比例最高,占比75.52%,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关注的重点。

统计分析成果主题内容分布,结果显示,49项成果主题内容主要包括育人模式、 思政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思政、劳动教育、民族团结等。其中,育人模式类成果共25项,占比51.02%;思政课改革类成果共5 项,占比 10.2%;课程思政类成果共6项,占比12.24%。获奖的成果名称多采用“形式+主题”“主题+热点”的混合方式,将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与立德树人等主题相结合,突出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成果聚焦的热点问题主要有文化育人、思政育人、大思政课、劳动教育、课程思政、思政课教学改革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

2.成果主题内容分布特征分析

立德树人领域分为内涵发展篇和社会服务篇,这种分类标准需要再斟酌;在内涵发展部分,主要分为职普融通和体系建设,需要再斟酌。同时,成果主题的选取热衷于“育人模式”(表7),占比达51.02%,而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获奖比例仅占10.2%,比例应进一步提高。

二、立德树人领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特色亮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最高级别的奖励,49项立德树人教育教学获奖成果既充分彰显了立德树人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又深刻凸显了立德树人实践过程的时代特点。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聚焦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

获奖成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目标,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成果聚焦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在育人模式、思政课改革、课程思政建设、文化传承、劳动教育、职普融通等方面开展创新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落地见效。

例如,成果奖《面向现代工匠培育的中职“三元三链三阶”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制造强国背景下高职“红色匠心”文化育人体系的创建与实践》《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的跨域藏族学生“融合式” 培养研究与实践》《“理论铸魂、文化固本、实践笃行”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融入高铁文化的铁路高职院校“三层三维三链”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基于协同理论的“一核四维”高职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与实施》等,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实施科教兴国、区域发展、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和服务制造强国、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导向和实践要求,不断探索和引领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改革创新,在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上取得新突破新成就。

一等奖成果《“理论铸魂、文化固本、实践笃行”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结合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特点,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校构建了党委、学工、教师、社团等多方联动机制,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互学机制,学校、政府、社会多方协同机制,学校、企业、家长多主体评价机制,形成了合汇育人力、合上育人课、合搭育人台、合把育人关的模式。

一等奖成果《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的跨域藏族学生“融合式”培养研究与实践》,以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为己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解决民族学生跨区域培养“独立建校、单独编班”模式文化融入难问题,创生行动理论框架,形成职教援藏范本,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新贡献。

(二)凸显改革创新,聚焦关键课程和课程思政

获奖成果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聚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问题,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解决思政课教学和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学理论、“三教”改革、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创新和突破,并经过不少于2年的实践检验,具有推广价值。

例如,获奖成果《微指尖大思政:新时代高职网络思政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以“用文化滋养思想,用网络创新课堂,用思政点亮人生”为目标,构建并实施了“新目标—资源海—云平台—大课堂—共同体”五位一体高职网络思政育人体系,解决了传统思政时空局限、资源离散、少情乏趣,网络思政育人不系统、不配套、不规范等问题,提升了网络思政课教学效果。结合中职思政课特点,获奖成果《“演唱+演讲+故事”情境式网络化的思政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提出了情境式网络化思政课堂教学新理念,形成了“演唱+演讲+故事”思政课堂教学风格,开发了“互联网+”思政校本课程,打造了情感型“三好”高效思政课堂。

(三)遵循育人规律,聚焦育人体系和模式

获奖成果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思政育人体系、模式、人才培养等,提炼和总结育人机制、方式、手段、路径等,产生新理念,破解立德树人领域协同不够、机制不全、路径不新等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深化学校育人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路径,推动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理论的新发展。

例如,获奖成果《红色文化“铸魂固本赋能”——职业学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提出了“红色匠人”培养目标,丰富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内涵。成果超越过去职业教育培养“职业人”的理念,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工匠精神纳入专业教育,凝结成“红色匠人”培育目标,注重红色信仰、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三维素质的形成。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学校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为职业学校立德树人开拓了思路,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内涵。通过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扎实的技术技能,让更多优秀青年离开学校后,既能成为各行各业优秀的劳动者,又能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

又如,获奖成果《“全员协同、立体教学、多元载体”全域思政育人体系创新与实践》通过成立党委领导下的思政工作协同创新中心和思政课教学、课程思政教学及思政教育实践三个研究中心,完善全域思政育人领导组织体制;制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标准》等12个制度文件,优化部门和岗位职责,将大思政教育纳入岗位聘用、人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各环节,明确责任和考核机制;开发应用“党建思政信息化平台”,构建党政工团学五支队伍全员思政育人协同机制,有效解决了思政教育主体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缺乏协同性的问题。

(四)注重精神引领,聚焦文化传承

获奖成果中有不少将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实践中,聚焦文化传承,注重对青年学生的“老西藏精神”“北大荒精神”“孔繁森精神”“航空报国精神”等中国精神引领。一方面,这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夯实了立德树人的亮丽底色;另一方面,也是提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实践,丰富和拓展了教学内容。

例如,获奖成果《北大荒精神融入“农文旅”人才培养的龙江探索与实践》聚焦“老少边穷”地区人才供需矛盾,对北大荒精神进行因事而化(育人)、因时而进(新时代)、因势而新(农文旅融合)的创新性转化,提出了“四段成长、四观成才”北大荒精神育人理念。成果系统性、全方位、全要素地将北大荒精神解构为12个职业精神,并融入育人全过程,形成“准旅人—新旅人—文旅人—龙旅人”人才成长路径和“苦乐观、进取观、责任观、价值观”人才职业观,探索与实施北大荒精神“三进”工程,培养了大批“扎根龙江、投身乡村、服务文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又如,获奖成果《基于“老西藏精神”的“大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老西藏精神研究会为平台,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老西藏精神”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充分挖掘“老西藏精神”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资源,发挥“老西藏精神”代表人物谭冠三的纪念园坐落于学校的优势,以“语境+情境+环境”三境一体的“大思政”育人理念为导向,开辟红色思政育人新路径。

三、立德树人领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的启示

(一)把握原则:建立成果奖“五向度”的评审趋向

1.成果具有政治向度

相较于其他类成果,立德树人领域成果更具有政治属性。成果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服务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总目标,落实“德技并修”的职业教育育人目标,注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2.成果具有理论向度

成果培育要以教育教学、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为根基,工作方案的实施要在如何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如何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如何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3.成果具有效果向度

成果的实施对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作用显著,育人质量的成效需要有“分量”的支撑材料。

4.成果具有创新向度

成果在推进立德树人过程中要在课程建设、育人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实践教学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或者省(区、市)内产生重大或较大影响。

5.成果具有推广向度

成果要立足于立德树人实践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其解决问题的育人理念、方案设计、工作举措等方面对其他院校具有较大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二)科学选题:聚焦立德树人的核心问题

立德树人成果奖的主题存在“变与不变”的特征,其选题既要关注往年固有的主题,也可以跟随时代变化的热点。

1.从“不变”的主题中选题

所谓“不变”就是指成果奖的主题相对稳定。通过对2022年和往年成果奖主题的比较,可以发现,育人模式、思政课教育教学、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劳动教育、文化传承仍然会成为立德树人领域成果奖的核心问题,会受到申报者一如既往地关注。不仅如此,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将会在成果奖申报中得到进一步关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库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探索需要获得更多的鼓励和实践,以彰显实践育人的探索与党和国家对立德树人的重视相吻合。

2.从“变”的主题中确定选题

所谓“变”就是指成果奖会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立德树人的热点问题等而迭代更新。其中,立德树人是个常研常新的课题。从大趋势看,要紧扣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发展趋势,围绕党和国家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的主题,重点关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大战略任务,尤其在培养强烈的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网络育人能力上下功夫,确定培育教学成果的选题。从实践需求看,聚焦党建引领、教育教学数字化、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大思政”育人、协同育人、增值评价、劳动教育、人工智能、心理健康等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难点、热点话题,凝练出共性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重大成效,进而确定选题。

(三)创新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立德树人领域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应着重解决重视程度、团队组建和教学创新三个问题。

1. 解决重视程度问题

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根据教育部和有关部门近几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改进职业院校学生思政和德育工作的政策文件要求,探索职业院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规律、特点,制定“阶段式”的培育方案。第一阶段,各二级学院、系部或专业群依托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提早确定选题意向,重点培育1~2个立德树人领域成果,编制培育计划、制定任务书。尤其在重点项目申报、教学竞赛、教材开发、论文发表、理论宣讲、媒体报道等方面做出统筹安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做到有序推进、成效显著。第二阶段,学校层面提早遴选一批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创新的成果开展实施,实践检验时间不少于2年,并从设立专项经费、外请专家指导、搭建院校、校企合作交流平台等方面进行重点培育,为申报成果奖做充分准备。第三阶段,省级层面提早按1∶2推荐比例的名额进行培育,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咨询作用,学习可借鉴的优秀经验,为申报国家级成果奖做准备。

2.解决团队组建的问题

组建多元主体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的职称、年龄、身份、研究能力等方面要合理。成果的主持人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研究能力,也要有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能直接参与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其他成员除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更要具有合作意识。同时,注重与其他学校、企业、教育机构等的合作,充分体现学校与其他机构的优势互补。

3.解决教育教学创新的问题

成果所要解决的3~5个问题要具有普遍性和真实性,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改革实践来解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简单的几条做法,而是一种系统的可借鉴的方案。同时,需要对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育人模式、“大思政课”等进行提炼与归纳,在理论建树和实践研究中有新的突破。此外,成果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实践探索、学术研讨、出版发行、媒体宣传等方式不断吸取意见,反复完善和修改成果设计方案,形成真正具有借鉴和示范价值的创新成果。

四、立德树人领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的政策建议(一)优化政策设计,促进获奖成果优质均衡

教学成果奖的评审范围、奖励名额、评审原则、成果要求等政策文件规定,对于引领职业教育朝着优质均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厘清立德树人领域成果的范围

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指示,强化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的意识;高度重视立德树人成果的培育和实践,厘清立德树人领域成果的范围,建议将职普融通、体系建设调整到其他领域。

2.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推进教学成果奖均衡分布

评审需要基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院校办学基础等实际情况,对于职业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和省份,通过奖励名额的分配、专项政策等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改善成果奖分布不均衡的现状。

3.强化向教师倾斜,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

优化“坚持引导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向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教师倾斜”原则的政策设计。尽管目前评审文件有“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申请成果奖的,原则上不予推荐”,并做了30%的比例规定,但从本届获奖结果看,现任校领导获奖占比达55.1%,而一线教师获奖仅占4.08%。为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一方面,可优先推荐获得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的教师所负责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严格执行“现任校领导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的项目数量不超过所在省份推荐总数30%”的规定。

(二)深化发展基础,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立德树人成果奖的培育要立足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搭建成果培育平台,将立德树人成果奖纳入提质培优计划以及国家、省级“双高计划”院校建设指标,加强动态考核,组建并发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大省内外院校立德树人成果的交流合作。要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引导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汇等重难点问题,加强学校立德树人特色工作的总结与凝练,突出立德树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要引导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工作,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源合力,提升立德树人教学成果的核心竞争力。

(三)强化问题导向,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成果奖一般要求解决3~5个教学问题,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应当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立德树人成果奖的培育和实践。以“问题导向”来推进成果培育和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理论。

1.找准问题,在重点领域谋突破

49项成果奖的主题涵盖面广,分布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文化传承、“大思政课”等多个方面。毫无疑问,这些主题的实践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但要分清主次,聚焦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教育教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所强调的,要站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的高度来贯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国家战略。聚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聚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在中职思政课建设与改革中,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2020年版),重点研究“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教学中注重选取与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采取知行合一、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式。

2.解决问题,注重教学实践谋创新

解决问题的方案绝不简单等同于具体做法,而是通过具体举措,在更新理念、改进方法、改革模式、优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凝练和总结,形成新的亮点和创新点。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领域立德树人的理论研究、合作探究等,探索更具有办学优势和特色的实践做法。

3.成果应用推广,注重示范引领谋特色

立德树人成果关系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总目标的实现,其针对的教学问题应具有代表性,其成果应具有借鉴价值、推广价值。因此,成果奖的培育团队要具有更宽广的视野,通过加强科研、研讨交流、学习借鉴,加强成果的应用推广,进一步发挥成果示范引领作用,提高相关领域人才培养能力。

 

 

 

[作者简介] 刘宝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德育工作委员会主任;褚凤,博士,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段红,硕士,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原创 刘宝民,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09-29 09:11 发表于北京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25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刘宝民,褚凤,段红.职业院校立德树人领域教学成果的时代特征与政策建议——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立德树人”主题获奖成果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5):11-18.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高校网站模板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