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t2222全球最奢华|首页

加入收藏 |
首页 > 研究探索 > 正文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主题获奖成果分析

作者:刘义国,胡希冀 时间:2023-10-23 点击数: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主题获奖成果分析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特点与建议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主题获奖成果分析

刘义国,胡希冀

 

 

摘要:通过对38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类教学成果奖的获奖成果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在地区和院校之间仍存在不均衡。获奖成果围绕教学改革要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环环相扣,在专业群、专业、课程、课堂、实践教学、数字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了职教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未来教学成果应进一步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做好师生数字素养培育,关注职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从本次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类成果的主题内容分布和实践探索路径来看,各省、各职业院校以专业群、专业、课程、课堂等为改革重点,以实践化教学、数字化教学为突破手段,统筹推进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与评价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综合改革,全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2022年教学改革类获奖教学成果概况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类成果共38项,获奖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获奖情况统计分析

1.奖项分布情况

2022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类的教学成果共38项,占总成果数的6.6%。其中一等奖3项,占获奖比例的7.89%;二等奖35项,占获奖比例的92.11%。与总体获奖等级比例相比(一等奖12.24%,二等奖86.21%),教学改革类成果获一等奖比例偏低。

2.获奖成果归属地分布情况

通过对成果第一完成单位所属地区统计发现,一等奖3项,均在东部地区。二等奖35项,其中东部地区获奖21项,占比60%;中部地区获奖6项,占比17.14%;西部地区获奖3项,占比8.57%;东北地区获奖5项,占比14.29%。从获奖总体数据来看,东部地区共获奖24项,占获奖总数的63.16%;中部地区共获奖6项,占获奖总数的15.79%;西部地区仅获奖3项,占获奖总数的7.89%;东北地区共获奖5项,占获奖总数的13.16%。东部地区获奖总数和高级别奖项获得数远超其余三个地区,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均衡,同时也反映出职业教育规模布局和区域经济水平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有很大影响。

38个奖项分布于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图1),获奖省份最多的是江苏省,获9项;其次是浙江省,获5项;再次为山东省和辽宁省,获4项;另有广东省、山西省获奖3项,河南省获奖2项,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吉林省、陕西省、安徽省和重庆市各获得1项。上述数据表明,获奖成果的省份数量分布不平衡且省与省之间差异较大,东部省份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力度较大。

3.获奖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类别

按获奖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统计,38个奖项均来自中职学校和高职专科学校,其中中职获奖10项,占26.32%;高职获奖28项,占73.68%,高职的获奖级别和获奖数量占绝对优势(表3)。三个一等奖分别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申报成果奖时学校名统计,现已升格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津市职业大学。在此项统计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次统计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28项高职获奖中,21家成果第一完成单位入选“双高计划”,占获奖总数的75%,其中一等奖3项均来自高水平学校A档;高水平学校A档、高水平学校B档、高水平学校C档、高水平专业群A档、高水平专业群B档、高水平专业群C档获得二等奖的数量分别为4项、5项、1项、2项、3项、3项,共计18项。双高计划入选单位聚焦专业教学改革、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教材与教法改革等重点任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其“头雁效应”愈加明显。

4.获奖成果完成单位统计情况

统计发现,独立完成的成果有3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合作完成的有35项。其中,3个单位和4个单位合作完成的成果最多,分别占一等奖、二等奖和获奖总数的100%、45.71%和50%。由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申报的“‘小样板’驱‘大体系’:职业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示范式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合作单位共有11家,为教学改革类获奖成果完成最多单位。

对单独完成和合作完成的成果作进一步统计,结果显示:合作完成的成果中,“校+企”联合申报成果22项,占比57.90%;“校+企+研”合作形式其次,有7项,占比18.42%;企业参与合作完成成果有30项,占比达78.95%。

5.获奖成果第一完成人统计情况

对获奖成果第一完成人身份统计发现,二级学院领导作为成果第一完成人分别获1项一等奖和12项二等奖,获奖总数为13项,占比34.21%;学校行政中层干部作为成果第一完成人分别获1项一等奖和10项二等奖,获奖总数11项,占比28.95%;学校领导作为成果第一完成人获奖总数8项,均为二等奖,占比21.05%,低于本届评审要求规定的“现任校领导(以申报时间为准)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的项目数量不超过所在省份推荐总数的30%”;学校普通教师作为成果第一完成人分别获1项一等奖和5项二等奖,获奖总数为6项、占比15.79%。教学改革类成果更面向教学和教学管理一线,校中层干部和二级学院领导获奖比例高于普通教师(表7)。

6.获奖成果专业大类归属统计情况

教学改革类共38项教学成果除去面向所有专业外,参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获奖成果涵盖12个专业大类(表8)。统计显示,“面向所有专业”的成果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获奖总数占比26.32%;获奖总数位居前列的专业大类还有“装备制造大类”“财经商贸大类”和“交通运输大类”,以上四类总获奖比例达63.17%,这与我国近年来推进制造强国、贸易强国、交通强国有关,也反映出职业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

7.成果研究时间和检验时间统计

经统计,38项获奖成果平均理论研究时间为5年,3个一等奖理论研究时间分别为2年、5年和5年。理论研究时间为3~5年获奖成果较多,占总获奖数的52.63%。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单位申报的“双元双优互联互通:基于“外贸单证操作”课程的教师教材教法一体化改革实践”,理论研究时间12年,为教学改革类获奖成果理论研究时间最长

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特等奖和一等奖实践检验时间不少于4年;二等奖不少于2年。本次获奖的38项成果的实践检验时间均在4年或4年以上,平均检验时长为5.7年。检验时间为5~6年的成果最多,占获奖总数的57.89%。由山西工程职业学院申报的“高职煤炭类专业‘三融入四结合五环节’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实践检验时间12年,为教学改革类获奖成果实践检验时间最长

(二)教学成果奖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38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类教学成果奖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126个教学问题,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问题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共58个问题,占46%;二是关于教师教学能力,共29个问题,占23%;三是关于教学资源建设(含教材)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21个问题,占17%;四是关于精准有效评价的建立,共18个问题,占14%

1.企业与学校专业建设融合不深,人才培养滞后于行业企业需求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不紧密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实不深,58个问题中有38个获奖项目提出此类问题。如,校企合作层次浅,企业与学校专业建设融合的深度、广度不够,校企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实践教学内容不能紧跟行业技术发展,与岗位实际需求不衔接;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场景不相符,学生初岗适应力不足。

2. 教师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发起者和执行者。29个问题中有20个获奖项目提出此类问题,内容涉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等。如,教师能力“技术不精,缺乏实战”,教师专业技能较弱;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适应性不足;教学方法创新不够,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教材内容陈旧、教材呈现形式不新颖、数字化资源与手段匮乏

教学资源建设是“三教”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21个问题中有15个获奖项目提出此类问题。内容涉及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如,教材更新缓慢,内容陈旧,滞后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教材内容产教不同步、教材呈现形式不新颖;数字化资源与手段匮乏。

4.考核评价不够全面客观,评价方式单一,动态评价实现困难

精准的考核评价是教师及时制定课程质量改进措施并落实到教学实施的重要保证,18个问题中有18个获奖项目提出此类问题。如,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能全面反馈教学成效,与动态多元评价要求不相符;教学评价智能化程度不高;课程考核评价内容不全面、方式单一,教学效果缺少实时监控,课程质量反馈和改进不及时。

(三)获奖成果内容分析

从总体上看,教学成果紧扣教学的内涵与要求,涵盖职业院校组织实施教学的专业群、专业、课程、课堂、实践教学以及数字化等6个方面,主要集中在专业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两个领域。

1.专业群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共3项

专业群建设是“双高”建设重要内容,以跨专业资源整合为主轴,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综合化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如,“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群‘校企协同·德技共生·学教互融’三教改革创新与实践”基于协同学原理,以跨专业、跨校企的教学团队打造为基础、校企联合开发教材为抓手、教法改革为引领,对“三教”改革的团队建设、教材开发、教法改革进行集成设计,统筹推进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群整体改革发展。

2.专业教学改革方面成果共有14项,数量最多,占比达36.8%

职业教育以专业为单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本次成果采用分层化、体系化、个性化等不同策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成效。如,“中等职业学校建筑类专业‘共享工地、分层递进’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实施基于建筑行业岗位的“认知与模拟→模拟与实践→实践与实施”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施行“三层”人员评价和“三级”技能评价,校企融合共生、一体化育人;《需求引领   互融共享   柔性分层:装备制造类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与实施》创建了“需求引领,互融共享,柔性分层”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系统有效地提升学生跨专业“复合”和“智能+”融合能力水平,满足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六方协同、项目贯穿、柔性实施:基于个性化培养的软件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采用柔性化实施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差异化培养目标,学生前两次在强逻辑和强操作的岗间流动,第三次在岗位内的卓越班(20%)、普通班(60%)、练习班(20%)间流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诉求。

3.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成果共3项

专业教学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两部分组成,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领域。如,“高职数学‘专业融通、双线融合、数字赋能’ 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立足于课程融合,以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融通培养为突破点,对接各专业需求,探索“1+X”模块化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双元双优互联互通:基于“外贸单证操作”课程的教师教材教法一体化改革实践”对接单证岗位要求,萃取“零差错、高效率、求极致”的课程思政之魂,采用混合式教学,设计自学自析、初阶夯基、进阶迁移、高阶深化的阶梯任务,实施“德技并修 四阶提升”混合式教学改革。

4.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成果共7项,数量处于第二位,占比达18.4%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创新课堂内涵与形式,成果构建五课堂,营造“大课堂”“积极课堂”等新课堂,拓展课堂空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育人成效。如,“对接关键岗位 实施‘四化协同 五课堂联动’高铁施工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基于高铁智慧建造施工员等4个关键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真实高铁工程项目为导向,实施“知识积累+技能训练”教学主课堂、“赛证融合+专项强化”竞赛课堂、“公益劳动+基地实操”劳动课堂、“跟岗实践+技术服务”工地课堂、“项目驱动+师生共研”创新课堂等“五课堂”联动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通专互融·虚实链接·内外贯通——中职服装专业“大课堂”的创新实践”构建通识教育课与专业课全方位互融、线上与线下教学全链路对接、校内与校外课堂全时空贯通的“大课堂”,全方位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积极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积极学习理论模型,通过学习内容结构化、学习过程活动化、学习活动情境化,凭借学习支持系统,形成协商定学、情境导学、进阶引学、互动促学、支架助学的积极课堂形态,提升教与学的品质。

5.实践教学改革方面成果共4项

实践教学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技术技能需要在实践中训练和养成。《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如,“职业学校‘流动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建构”中的新“流动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依据技术积累、技能迁移理论,立足产教融合园,政行企校共建三类“校中坊”——专业工作坊、企业工作坊、创新创业工作坊,实现师生在“做中教,做中学”,学生在工作坊中按照“必选和自选”规则进行流动学习,教师团队在工作坊中实施工作坊项目课,并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创设开放互动的教学新生态。

6.数字化教学改革方面共4项

数字化教学代表了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对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出越来越紧迫的需求。如,“虚实结合、数据支持、精准教学:职业学校智慧数控实训工坊的建设与应用”对标智能制造时代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要求,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打通设备间的物理通道、师生间的信息通道,采集、分析数控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建成具有多方协同、共建共用、智慧共享功能的数控实训网络平台,中职校共享型实训教学资源库,构建了模块化、系统化的智慧数控实训教学体系,实现智能化、泛在化教学与管理。同时,其他方面的教学改革成果共3项,具体包括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高职适应性人才培养以及系统化教学改革等3个方面。

二、2022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获奖项目的突出特点

理念创新、模式构建、机制保障、评价优化等是2022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中教学改革的突出特点。

(一)探索育人新理念,彰显新时代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理论创新”是教学成果获奖的重要评审指标,体现教学成果的独创性和新颖性。38项获奖成果中有18项提出了“理念创新”,占总数的47%。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满足多元化的产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为导向,率先提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适应职业岗位变迁”的高职适应性人才培养理念。淄博职业学院基于“知行合一”职业教育思想,从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出发,创新了“心行合一”实践育人理念。在资源建设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突破教学资源库的“工具性”思维,提出双创教学资源库是“有灵魂的生命体”的建设和应用理念。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发生新变化,获奖成果提出的新理念,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对新变化的主动回应。

(二)建立教学新模式,为岗课精准对接提出新方案

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适切是教学改革要落实的重点问题。针对岗课对接,江苏省淮安中等专业学校探索开发了“校企协同、五步递进”实践教学新模式,打造“校企协同、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依据物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校企共同实施五步递进的“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流程,创新“项目化”与“小教练制”教学形式。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了六个平台的教学环境,开发了六步学程的教学模式。将企业生产引用到课堂,实施了班组制教学方法,融通了“师资、实训、五育”等六个教学平台,按生产流程开发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六步学程,积累了大量课堂革命样板,使教学模式与现场生产相吻合。

面对新学情、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和行业企业新需求,获奖成果注重引企入校,引产入课,按照企业生产流程,构建了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教学模式。

(三)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校企协同”双师协作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构建“职教集团+校企联盟+产业学院”三维联动校企协同平台,基于法人契约关系,实施教师和工程师双栖互聘,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结对子”,实现课程共建、教学共管、教材共编,创新“校企协同”双师协作双元育人机制。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引进外贸龙头企业、海关等单位的外贸单证专家,与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领衔的校内教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协同开展教研科研,推动校企教师“教学艺术·教育学术·产业技术”共同提升。

获奖成果注重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注重教师团队建设,通过行之有效的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培养模式,开发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以教师发展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四)构建评价新体系,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发展

在评价体系构建上,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三维多元、全程评价、螺旋改进”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基于学生三维目标,企业专家、校院督导、团队教师、专业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制定了“过程+成果”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搭建了覆盖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数据平台,形成了“监控—分析—反馈—改进”螺旋促动、实时改进的质量保证机制。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以软件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为目标,注重基础、尊重差异、体现增值,构建了过程与多元结合、结果与增值兼顾的信息技术赋能评价体系,有效提升了教学评价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成为撬动教学改革的工具和提升培养质量的重要引擎。

(五)标志性成果丰硕,示范引领效果强,推广应用广,社会影响力大

获奖成果针对教学改革面临的难题,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数字赋能为载体,机制建设为保障,持续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有效破解教学中的问题。38个获奖项目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标准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包括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全国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优秀教材奖、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等百余项标志性成果,在千余所院校中推广应用,并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输出标准、提供技能培训。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和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凸显教学成果奖的示范引领作用和价值。

 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类教学成果奖的反思与建议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对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经验的总结,从获奖情况看,总量不多,分布不平衡,获奖成果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体制机制障碍也需进一步突破。

(一)教学改革类教学成果存在的问题

1.教学改革方面的获奖成果相对较少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评选出572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70项、二等奖500项。教学改革获奖项目只有38项,无特等奖,一等奖3项,占一等奖获奖比例的4.29%;二等奖35项,占二等奖获奖比例的7%。整体上看,教学改革方面获奖成果偏少,占比较低。

2.成果归属地区、完成单位和第一完成人不均衡

获奖成果地区分布和省份分布表现不均衡,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表现亮眼,占获奖总数的63.16%;从获奖省份看,江苏和浙江表现突出,占获奖总数的36.84%。获奖完成单位的类别不均衡,从获奖的牵头单位来看,中高职的比例约为1:3,无职业本科单位获奖。获奖第一完成人的身份不均衡,从获奖第一完成人来看,学校普通老师较少,仅占15.79%。

3.教学成果理论创新不足

理论创新是衡量教学成果奖的重要指标,38份成果中,明确提出有理论创新的成果仅有7份,占18.42%。其中,涉及教学理论的仅有2项,分别是天津市职业大学提出的新时代高职课堂新形态的“6I”特质,以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艺术设计专业“互益共享”教育教学理论。

4.对教学方法的关注不够

教学改革的落地实施,教法是重要途径。38份成果中,从成果主题看,没有以教学法为主题的成果。只是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涉及教法的有2项,分别是天津市职业大学提出“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适应性不足”和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提出的“学习方式不当、教学方法不适”,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关注度严重不足。

(二)对未来教学改革类成果培育的几点建议

1.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来,职业教育功能定位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以适应特定职业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转型升级,未解决单一的专业技能已不再适合人才培养的困境,未来教学改革应进一步聚焦学生应具备更广泛而综合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服务支撑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

2.注重师生数字素养培育

数字技术在职业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职业教育师生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方式,有助于创造更加丰富和高效的教学环境,有力支撑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实习实训、资源共享、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的改革。职业教育师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才能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3.关注职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龙头,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稳步发展,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破解。如,配套政策贫乏、发展平台不足、专业设置趋同、研究支撑乏力、教学资源缺失等问题,下一步教学改革应更多关注职业本科的发展。

4.聚焦教学质量提升

没有质量教学改革不能成为成果,未来教学成果应针对困扰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优化设计和实施,从具体的项目活动、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小处着手,针对性地系统设计改革的主题、举措以及方式方法等,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严格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培养规律,以提高教育教学对学生和行业企业需求的适应性为着力点,优化教与学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教学培养质量。

 

原创 刘义国,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10-08 11:58 发表于北京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26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刘义国,胡希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特点与建议——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主题获奖成果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6):46-53.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高校网站模板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